图片说明:1982年5月,朱正华院长等与前来我校讲学的英国里兹大学友人合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各行各业实质性地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教育界、科技界的“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往活动更是如火如荼、领先一步,不但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纷纷送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深造、进修,而且还接连不断地邀请国外各学科研究领域的教授、学者来华访问、讲学。一时间,各种学术使团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校园内、大街上一改往年只能偶尔见到第三世界的留学生外又多了许多第一世界的外国人,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上海外滩、人民公园的英语角人头攒动,人们学习口语的热情异常高涨。
当年我校是一所以化工为主要特色的高校,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化工、轻工行业又最为吃香,亟待需要快速发展,所以几乎与化工及相关的国外学术使团都要来我校进行访问。据查档案,仅1982年我校就接待了数十批外国来宾,有1月份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德教授、3月份的英国瓦立厦大学汉森教授、4月份的西德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许特教授、5月份的英国里兹大学勒梯教授、6月份的英国伦敦大学罗德彼教授、9月份的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徐泰然教授、10月份的比利时GENT大学Soete教授、11月份的日本东京大学安藤良夫教授、12月份的美国纽约工业大学Belknap教授等。这些世界上著名大学的化工专家,不仅把他们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动向传递给开放中的中国,而且也与我校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和交流培养人才的意向,使后来我校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此外,当年开始也有外籍教师来校长期为我们的学生教授英语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