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身世”之脉系:震旦大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4-12-17   访问次数:1434

 

 

【编者按】

上世纪50年代初,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尽快振兴、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培养化工优秀建设人才,决定在上海建立我国最早的专门性高等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是为现在的2022世界杯四强谁会赢? 前身。

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建工作,华东化工学院于195210月正式成立,由当时的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五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而成,校址在江湾政法路195号原同济大学理学院内。为了让师生员工对这五所高校以前的历史有所了解,这里予以一一简述之。

1900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国势垂危。马相伯将自家在青浦、松江等处的3000亩粮田捐献给了耶稣会,想办一所西式学堂。耶稣会接受了他家田产,却没有去办学。1901年秋,马相伯借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所属耶稣会),开始招收生徒办学。1902年,在蔡元培等建议下,马相伯决定要创办大学,并将学校命名为震旦学院。1903228日震旦学院正式成立,马相伯自任院长,耶稣会派出一些传教士担任教师,3月开始上课,有学生30人。

震旦,意谓“中华曙光”,源自古印度语Cīnsthāna(中国)的音译,含“东方日出旦明”之意。印度旧称中国为“云汉国”、“震旦国”、“脂那”、“支那”、“神州”,均为同义。西文译震旦为“Aurora”。

震旦学院创办后,发展很快,至1904年初在校学生已经翻了4倍,1907年达到170多人,于是在在卢家湾区(今重庆南路两侧)建立了一座新校园。在传教士P·H·阿莱任教务长时,震旦以法国的学士学位教程为楷模,提出一套三年制预科教程、一套三年制高级教程。高级教程分文理两部分,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取得相当于法国硕士学位的证书。

1932年,根据民国政府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震旦学院以私立“震旦大学”名义正式注册登记,其理科改名为理工学院,分设数理学、机电工程学、建筑工程学、化学工程学4个系,学制4年。工程学毕业生在铁道、矿务、化工、电力和船舶制造等工业部门获取职位,数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另有许多毕业生赴法国继续深造。1933年震旦有52名外籍学生入学,1934年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113名外籍学生。1937年秋,震旦创建了一所独立的女校,即震旦女子学院,院址在蒲石路(今长乐路)。

震旦于1909年在圣玛利亚医院(即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设置两年制的医学预科,1912年制定了五年制的医科教学大纲,1917年授予第一批医学博士学位。到1947年医学院学生人数达到290人之多,在教会创办的医院中,75%以上的医师都是震旦医学院的毕业生。震旦还设立了法学院,1917年开始授予硕士学位,1920年起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到40年代后半期,学生数超过350人。

1952年,新中国整顿高等院校,取消私立院校。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被并入了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等。

附记:1952年震旦大学化工系调来我校教师11名,学生52名。教师冯成1936年毕业于震旦大学理工学院化工系,获工学士学位。1947年任震旦大学教授、理工学院副院长、化工系主任,执教分析化学等课程。1952年首任我校有机工业系主任,是我校早期8位二级教授之一。后曾任我校函授部主任、工会副主席、图书馆馆长。著有《半微量分析化学》、《药厂特殊设备》、《有机合成原理》、《法汉化学化工词典》,并有20余篇译文。19471951年兼任上海信谊药厂研究员,1956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抗菌素会议。